门阀之上 第176节(2 / 4)
徐宁走后,金墉城内数十辆马车自南门而出,从洛阳北面直驱入宫。皇后本就临近产期,身边女官不多,这些女官又有入觐的牙牌,因此禁卫只略作监察,便放人入内。
尽管徐宁任右卫将军,在皇后寝殿附近也有不少耳目,但闺帷女子私话,男子总要避嫌,因此所有侍卫全部撤至殿群外围。
待屏退众人,陆昭放才对这十几名女官道:“这几日辛苦诸位姐妹往来奔波,今日就将本州各郡县的生产、钱粮等数目都呈报上来吧。”
此时,雾汐已经提笔落座于旁,随着女官们的背述飞快地书写着。陆昭则转至珠帘后,安坐等待。
陆昭早先放权,但并不意味着对信息失去掌控。如今这种局面,她必须知道整个禁军的数目以及构成,以便预估后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。然而禁军都是从长安调派过来的,不走行台七兵部,详细数目她根本无法拿到。
不过负责护送百官以及过境军队供给的有河东郡府,弘农军沿水路也会提供一些支持。此外,自潼关以西军械、兵粮等物资也要通过水路承运,司州及孟津港都要提供保障。陆昭便通过各地监察女官拿到所有郡县提供的粮草、钱帛、舟船、器械、牲力等来从侧面进行推算。当然,其中也不乏地方吏员虚报克扣,故意报多,不过由此得来的数字也只多不少,足够用来估势。
“先报民部供给的衣物数吧。”珠帘后,陆昭道。
女官报了最后的数目,雾汐做以整理,而后道:“回禀皇后,由民部报州郡夏秋两季供给士兵衣物,四月共供给枲履一万五千三百双,单绔三万三千领,九月预计上缴复绔五万五千领、白革履三万六千四百余双。”
珠帘后静静的,片刻,陆昭的声音便传了过来:“夏衣四月尽六月禀,冬衣九月尽十一月禀。四月镇东将军与我等未到洛阳,九月长安来的禁军入洛。镇东将军府一万余人,这么一算长安冯谏部禁军约有一万余人。七兵部九月初军费预支是多少?”
雾汐道:“回禀皇后,九月初军费预支合共五百七十四万钱。”
陆昭闭目心算。首先,郡国兵是征发兵役,普通士卒没有俸禄,而军官平均俸禄是一万六千六百钱,则每月约合一千四百钱。
夏季供给枲履一万五千三百双,则原司州郡国兵约一万五千三百人。按照军官十人取一的等级制度,这一万五千多人共有军官一千四百人,合计薪俸每月一百九十六万钱。那么就还剩三百七十八万钱的军官俸禄,也就是两千七百人,加上士卒,合计三万余人。
这多出来的三万余人,有一万人出自冯谏的军队,五千人是金墉城的守军。因镇东将军府部分士卒在兖州,当时未知归期,不计入预算,只在月末决算录入。剩下的一万五千人便是皇帝与徐宁所带的禁卫军,当然,其中会有一部分作为中军拱卫皇帝,随军出征。
现在,陆昭必须弄清楚,这一万五千人最终会留下多少人。
“再报九月军粮预支。”
雾汐道:“九月军粮预支荍麦九万三千一十石,每人月粮按例配荍麦一石七斗,约合……五万四千七百余人?”
“此处误了。”温和的声音穿过珠帘,“军队月粮配给,一石七斗不过是最低位。但战时与平时有别,要出征的军队日常操练格外频繁,消耗必然要比其他士卒多上许多。汉朝边塞有记,防军用穬麦,多至每月三石三斗三升,假以此计,冯谏、金墉城守军、外加司州本身的郡国兵按闲时折算,耗粮九万三千零一十石。陛下与徐宁所掌军队共一万五千人,耗粮四万一千五百石。”【1】
陆昭提笔在纸上草算……
每月三石三斗三升者,共一万余人,一石七斗者,五千余人。
这五千余人就是将要留在洛阳由徐宁掌控的力量。
如果徐宁想要和冯谏与行台分庭抗礼,至少也要补足五千的兵员。
南征在即,一旦皇帝离开洛阳,根本不会给徐宁额外募兵的时间。如此一来,镇东将军府东巡归来的五千徐宁都会吞掉。而这其中自己可以调用的力量,足够将宫城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。
陆昭微微一笑,将纸揉了,投入火盆。
调兵之事,从来都是国家至高机密,只有将军、皇帝及中书令少数几人知道。如果民部尚书和七兵尚书串通,也能估算出来。想要在随时政变的洛阳活下来,这些都是必做功课。光闭着眼睛起兵,怎么死的都不知道。
下午,徐宁率领官吏士兵,载满酒食,于东郊等候,不久便见镇东旗号及其麾下兵马。数千人中不乏骁勇健儿,动静之间,军容俨然。徐宁自然知晓吴玥此去带了不少世家子弟,能把这群花架子练出一副模样,即便是中看不中用,也已经十分难得了。
待所有军礼行毕,徐宁便替皇帝宣诏,并派人接手罪囚、战俘和镇东将军印。当徐宁行至关押罪囚的木栅边,不乏看到许
多僧人,其中还有不少长安派去的武官。而这些罪囚的旁边,也不乏有士卒呵斥鞭笞,徐宁命人将这些士卒分至别营,至少这些人日后决不能放心用。之后,又命几名亲信暗中访问这些囚犯,是否有人暗暗优待过他们。
交接完毕后,徐宁便带领吴玥入宫觐见,稍后,还会有征东将军的拜将礼。
元澈于乾元殿召见吴玥。征东将军位于四征之列,已可以说是独掌一方的将帅,可都督多州军事。相较之下,苏瀛的龙骧将军都督江、扬二州便显得有些寒酸勉强。元澈本有意开战前授苏瀛四镇将军之位。奈何王谦之事撤出荆江扬的军镇之争,为避免激化此事,元澈不得不暂时按捺。
乾元殿正殿是礼殿,礼成之后,元澈便与吴玥入偏殿说话。待君臣二人各自坐定后,元澈目光沉静望着吴玥道:“将军可知诏书上朕为何要写‘依曹魏征东将军王凌故事’?” ↑返回顶部↑
尽管徐宁任右卫将军,在皇后寝殿附近也有不少耳目,但闺帷女子私话,男子总要避嫌,因此所有侍卫全部撤至殿群外围。
待屏退众人,陆昭放才对这十几名女官道:“这几日辛苦诸位姐妹往来奔波,今日就将本州各郡县的生产、钱粮等数目都呈报上来吧。”
此时,雾汐已经提笔落座于旁,随着女官们的背述飞快地书写着。陆昭则转至珠帘后,安坐等待。
陆昭早先放权,但并不意味着对信息失去掌控。如今这种局面,她必须知道整个禁军的数目以及构成,以便预估后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。然而禁军都是从长安调派过来的,不走行台七兵部,详细数目她根本无法拿到。
不过负责护送百官以及过境军队供给的有河东郡府,弘农军沿水路也会提供一些支持。此外,自潼关以西军械、兵粮等物资也要通过水路承运,司州及孟津港都要提供保障。陆昭便通过各地监察女官拿到所有郡县提供的粮草、钱帛、舟船、器械、牲力等来从侧面进行推算。当然,其中也不乏地方吏员虚报克扣,故意报多,不过由此得来的数字也只多不少,足够用来估势。
“先报民部供给的衣物数吧。”珠帘后,陆昭道。
女官报了最后的数目,雾汐做以整理,而后道:“回禀皇后,由民部报州郡夏秋两季供给士兵衣物,四月共供给枲履一万五千三百双,单绔三万三千领,九月预计上缴复绔五万五千领、白革履三万六千四百余双。”
珠帘后静静的,片刻,陆昭的声音便传了过来:“夏衣四月尽六月禀,冬衣九月尽十一月禀。四月镇东将军与我等未到洛阳,九月长安来的禁军入洛。镇东将军府一万余人,这么一算长安冯谏部禁军约有一万余人。七兵部九月初军费预支是多少?”
雾汐道:“回禀皇后,九月初军费预支合共五百七十四万钱。”
陆昭闭目心算。首先,郡国兵是征发兵役,普通士卒没有俸禄,而军官平均俸禄是一万六千六百钱,则每月约合一千四百钱。
夏季供给枲履一万五千三百双,则原司州郡国兵约一万五千三百人。按照军官十人取一的等级制度,这一万五千多人共有军官一千四百人,合计薪俸每月一百九十六万钱。那么就还剩三百七十八万钱的军官俸禄,也就是两千七百人,加上士卒,合计三万余人。
这多出来的三万余人,有一万人出自冯谏的军队,五千人是金墉城的守军。因镇东将军府部分士卒在兖州,当时未知归期,不计入预算,只在月末决算录入。剩下的一万五千人便是皇帝与徐宁所带的禁卫军,当然,其中会有一部分作为中军拱卫皇帝,随军出征。
现在,陆昭必须弄清楚,这一万五千人最终会留下多少人。
“再报九月军粮预支。”
雾汐道:“九月军粮预支荍麦九万三千一十石,每人月粮按例配荍麦一石七斗,约合……五万四千七百余人?”
“此处误了。”温和的声音穿过珠帘,“军队月粮配给,一石七斗不过是最低位。但战时与平时有别,要出征的军队日常操练格外频繁,消耗必然要比其他士卒多上许多。汉朝边塞有记,防军用穬麦,多至每月三石三斗三升,假以此计,冯谏、金墉城守军、外加司州本身的郡国兵按闲时折算,耗粮九万三千零一十石。陛下与徐宁所掌军队共一万五千人,耗粮四万一千五百石。”【1】
陆昭提笔在纸上草算……
每月三石三斗三升者,共一万余人,一石七斗者,五千余人。
这五千余人就是将要留在洛阳由徐宁掌控的力量。
如果徐宁想要和冯谏与行台分庭抗礼,至少也要补足五千的兵员。
南征在即,一旦皇帝离开洛阳,根本不会给徐宁额外募兵的时间。如此一来,镇东将军府东巡归来的五千徐宁都会吞掉。而这其中自己可以调用的力量,足够将宫城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。
陆昭微微一笑,将纸揉了,投入火盆。
调兵之事,从来都是国家至高机密,只有将军、皇帝及中书令少数几人知道。如果民部尚书和七兵尚书串通,也能估算出来。想要在随时政变的洛阳活下来,这些都是必做功课。光闭着眼睛起兵,怎么死的都不知道。
下午,徐宁率领官吏士兵,载满酒食,于东郊等候,不久便见镇东旗号及其麾下兵马。数千人中不乏骁勇健儿,动静之间,军容俨然。徐宁自然知晓吴玥此去带了不少世家子弟,能把这群花架子练出一副模样,即便是中看不中用,也已经十分难得了。
待所有军礼行毕,徐宁便替皇帝宣诏,并派人接手罪囚、战俘和镇东将军印。当徐宁行至关押罪囚的木栅边,不乏看到许
多僧人,其中还有不少长安派去的武官。而这些罪囚的旁边,也不乏有士卒呵斥鞭笞,徐宁命人将这些士卒分至别营,至少这些人日后决不能放心用。之后,又命几名亲信暗中访问这些囚犯,是否有人暗暗优待过他们。
交接完毕后,徐宁便带领吴玥入宫觐见,稍后,还会有征东将军的拜将礼。
元澈于乾元殿召见吴玥。征东将军位于四征之列,已可以说是独掌一方的将帅,可都督多州军事。相较之下,苏瀛的龙骧将军都督江、扬二州便显得有些寒酸勉强。元澈本有意开战前授苏瀛四镇将军之位。奈何王谦之事撤出荆江扬的军镇之争,为避免激化此事,元澈不得不暂时按捺。
乾元殿正殿是礼殿,礼成之后,元澈便与吴玥入偏殿说话。待君臣二人各自坐定后,元澈目光沉静望着吴玥道:“将军可知诏书上朕为何要写‘依曹魏征东将军王凌故事’?”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