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206节(1 / 4)
这个时候的军队是没有番号的,除了像是禁军四卫这样的,其他的都只有一个笼统的称呼:边军,地方驻军。具体到每一支部队,则以他们的将领来作为区别。行军或者出战时,也会打出将领的旗号。
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,所以x家军这种称呼才会出现。当将领神勇有能力时,军队就很容易跟着出彩,从而被人记住。
但这恰恰是平安不希望看到的。
为什么古代的武将总容易“功高震主”,就是因为这种称号给大家带来的对将领本身的关注。一支军队的荣辱系于一人,所有的荣耀和威望,自然都是加诸于将领身上。在这种情况下,将军的个人声望太高,自然就容易掩盖掉其他人,就连金銮殿上的皇帝,也不得不有所顾忌。
所以平安要做的就是模糊这种荣耀和威望,让他们知道不管是哪一位将军率领的军队,都是属于大楚的。
而给每个部队加上番号,拥有特殊功劳的部队则由朝廷赐下特别的称号,就是平安想到的解决办法。
除此之外,轮换制也可以提上日程了。
现在大楚的军队,驻守在什么地方,通常一辈子都会待在这里。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,大批军队要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,往往耗费良多,还很容易在路上出事。毕竟这可是一个伤寒都能要命的年代。
不过现在水泥路修起来了,将来或许还有火车可以乘坐,这种情况就将会大为改善,也为驻防轮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轮换分为士兵轮换和将领轮换,这样一来边不容易形成某个人始终把持着某个地方军权的情况,也就极大的减少了他们拥兵自立的可能。
当然了,士兵对于领导者的归心还是在所难免,毕竟军队里等级森严,而且要求绝对的服从。而这也是军队能够独立于文臣集团存在并与之相抗衡的底气所在,平安自然不会苛求一定要将这种感情除去。
实际上,他本人对于这种战友情也是相当敬佩的。生死之间历练出来的感情,原本也该比其他任何感情更加深刻。
只要他们不会眼中只有将领而没有朝廷,平安也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况。
此外便是晋升机制的改革。
武将的晋升全靠军功。所以有仗打的时候连跳六七级都不是没有可能,但是和平年代,晋升就会变得非常难。此外武将的升级体系也显得十分繁复,具体的晋升标准模糊不清,这些都罢了,最重要的是,武将的晋升,是把持在文臣手里的。
尤其是越到高级,武将们自己反而说不上话,一应功劳评定,全都是文官说了算。这也是武将在文臣面前必须低一头的原因之一。
而平安要做的,除了将晋升机制修改得更加简洁明了之外,最重要的,就是要将这种权利从文臣手里给夺回来。
“文有政事堂,武自然也该有军事堂。由高级将领们进入军事堂任职,所有跟军队相关的事情,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,直接对皇帝负责,不再受任何人的辖制。”赵璨听平安说完之后,不由笑道,“这其实也不过是另一种制衡之道罢了。”
平安想了想,道,“也可以这么说。以前武将实力强大,所以要打压,现在他们势弱,反而是文臣的势力正在无限膨胀,情况自然要倒过来了。”
“可是如此一来,以后再想用文臣节制武将,就行不通了。”赵璨道。
“这个我倒是不担心。”平安点了点自己的计划书,“军事堂由将军们组成。而将军们是从各地抽调过来的。地域,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立场。”
当初齐韬被皇帝由河北调往西北,为何会受到排挤?正是因为河北军和西北军暗地里一直在较量,彼此之间关系可没有那么融洽。他们自然容不下河北军来的齐韬在西北的地界上称王。
文无第二,武无第一。在这种方面,他们争得只有更加厉害。所以换成别的什么地方,也是一样的。
所以,其实只要不将军队看成是一个整体,细究下去就会发现,虽然大家都是军人,但是实际上,他们也有各自的立场,不可能真的联合起来。
以前被文臣打压的时候他们都没能联合起来,何况是现在他们获得了自主权?
就像文臣集团看似一个集体,但其中也派系林立,根本不可能一条心一样。帝王们用在他们身上的异论相搅制衡之道,对武将也是一样有用的。
在大的范围内,文武分立,而小范围之内,他们本身之间也有各种矛盾——就算没有矛盾,制造一个其实也并不难。
实际上,有了利益,自然就会出现针对利益分配而产生的矛盾,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
赵璨点头,认同了平安的这种说法。
他低头想了一会儿,又问,“还有一个问题。若是军队是独立于文官的,只受到自己的上级辖制,那么地方驻军,也不必听从调遣了?” ↑返回顶部↑
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,所以x家军这种称呼才会出现。当将领神勇有能力时,军队就很容易跟着出彩,从而被人记住。
但这恰恰是平安不希望看到的。
为什么古代的武将总容易“功高震主”,就是因为这种称号给大家带来的对将领本身的关注。一支军队的荣辱系于一人,所有的荣耀和威望,自然都是加诸于将领身上。在这种情况下,将军的个人声望太高,自然就容易掩盖掉其他人,就连金銮殿上的皇帝,也不得不有所顾忌。
所以平安要做的就是模糊这种荣耀和威望,让他们知道不管是哪一位将军率领的军队,都是属于大楚的。
而给每个部队加上番号,拥有特殊功劳的部队则由朝廷赐下特别的称号,就是平安想到的解决办法。
除此之外,轮换制也可以提上日程了。
现在大楚的军队,驻守在什么地方,通常一辈子都会待在这里。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,大批军队要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,往往耗费良多,还很容易在路上出事。毕竟这可是一个伤寒都能要命的年代。
不过现在水泥路修起来了,将来或许还有火车可以乘坐,这种情况就将会大为改善,也为驻防轮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轮换分为士兵轮换和将领轮换,这样一来边不容易形成某个人始终把持着某个地方军权的情况,也就极大的减少了他们拥兵自立的可能。
当然了,士兵对于领导者的归心还是在所难免,毕竟军队里等级森严,而且要求绝对的服从。而这也是军队能够独立于文臣集团存在并与之相抗衡的底气所在,平安自然不会苛求一定要将这种感情除去。
实际上,他本人对于这种战友情也是相当敬佩的。生死之间历练出来的感情,原本也该比其他任何感情更加深刻。
只要他们不会眼中只有将领而没有朝廷,平安也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况。
此外便是晋升机制的改革。
武将的晋升全靠军功。所以有仗打的时候连跳六七级都不是没有可能,但是和平年代,晋升就会变得非常难。此外武将的升级体系也显得十分繁复,具体的晋升标准模糊不清,这些都罢了,最重要的是,武将的晋升,是把持在文臣手里的。
尤其是越到高级,武将们自己反而说不上话,一应功劳评定,全都是文官说了算。这也是武将在文臣面前必须低一头的原因之一。
而平安要做的,除了将晋升机制修改得更加简洁明了之外,最重要的,就是要将这种权利从文臣手里给夺回来。
“文有政事堂,武自然也该有军事堂。由高级将领们进入军事堂任职,所有跟军队相关的事情,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,直接对皇帝负责,不再受任何人的辖制。”赵璨听平安说完之后,不由笑道,“这其实也不过是另一种制衡之道罢了。”
平安想了想,道,“也可以这么说。以前武将实力强大,所以要打压,现在他们势弱,反而是文臣的势力正在无限膨胀,情况自然要倒过来了。”
“可是如此一来,以后再想用文臣节制武将,就行不通了。”赵璨道。
“这个我倒是不担心。”平安点了点自己的计划书,“军事堂由将军们组成。而将军们是从各地抽调过来的。地域,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立场。”
当初齐韬被皇帝由河北调往西北,为何会受到排挤?正是因为河北军和西北军暗地里一直在较量,彼此之间关系可没有那么融洽。他们自然容不下河北军来的齐韬在西北的地界上称王。
文无第二,武无第一。在这种方面,他们争得只有更加厉害。所以换成别的什么地方,也是一样的。
所以,其实只要不将军队看成是一个整体,细究下去就会发现,虽然大家都是军人,但是实际上,他们也有各自的立场,不可能真的联合起来。
以前被文臣打压的时候他们都没能联合起来,何况是现在他们获得了自主权?
就像文臣集团看似一个集体,但其中也派系林立,根本不可能一条心一样。帝王们用在他们身上的异论相搅制衡之道,对武将也是一样有用的。
在大的范围内,文武分立,而小范围之内,他们本身之间也有各种矛盾——就算没有矛盾,制造一个其实也并不难。
实际上,有了利益,自然就会出现针对利益分配而产生的矛盾,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
赵璨点头,认同了平安的这种说法。
他低头想了一会儿,又问,“还有一个问题。若是军队是独立于文官的,只受到自己的上级辖制,那么地方驻军,也不必听从调遣了?”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