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0节(2 / 4)
他叹气接了绳子,翻身坐于马上,跟着薛暝行马到了城门口。薛凌来的也快,身后是熟面孔,原她去找的,是前日跟着运粮的那个吴栋,另一人也是,只底下营兵,没问过名字。
薛暝无甚想法,下马与守门的递了令牌,提点着开门,这样薛凌就不必下马。霍知又是一个叹气,若想博取沈元州信任,就该让他贴身的人来,特去校场找个百夫长,百无一利,反有欲盖弥彰之嫌。
只这会人都来了,劝也劝不得。守城的卒子得令,以一根实心浇铁铸的棍子在轴承处旋开条门缝,特交代道:“天黑到五更这段时间,是谁来也不开的,你们回来也不行。”
薛暝收了牌子,薛凌已一马当先出了门,因门缝狭窄,众人只能一一通过,再追出去,瞧见前头跑出老远。
直跑了半刻功夫,薛凌方勒马,指点众人道:“并无旁事,今晚主要是往城北方向来回看看,若有胡人兵马异动,及时相报。”
又问薛暝:“信烟都带了吗?”
薛暝点头,薛凌指了指空中,道:“晚上信烟不好辨认,一次多放几根。”又转脸与周遂道:“兵分两路,你带人走东,我们走西,合围查探,若无意外,明早四更半,在此汇合。”
周遂称是,回头喊了几个人要走,薛凌与那营兵道:“你随他们去吧,王上说要城中人跟着,可能是怕我们初来原上迷了方向。”
那人只是微末卒兵,能被点名来是与吴栋相熟,听得吩咐忙答了“得令”,随即跟了周遂去。
此处剩下的除了吴栋都是熟人,薛凌扬手令了马往前走,一边道:“咱们也走吧,自在些,就当出来跑马。”
霍知与薛暝二人不晓吴栋如何,皆只应了声是,那头薛凌镇定问起:“前日见吴大哥马上功夫甚好,是什么时候入的行伍。”
吴栋似有些不自在,身子坐的笔直,道:“不是……我家祖上七八口都是役卒,骑马是……要学的,几年前,打过,去年,也打过仗,所以就……”
“原来如此,怪不得。”薛凌笑答了话。
役卒就是在册不在位的兵卒,无诏则作寻常人,该务农的务农,该放马的放马,朝廷不用给饷银,但役卒可免赋税。
战事一起,役卒有一个算一个即刻归营,不像寻常平民还讲究个抽丁之数。而役卒的名额,基本也是一代代传下来,父死子继,兄亡弟替。
既然知道多半要跟人拼个你死我活,所以卒役大多会学两手防身本事。太平年间,地方官年年点册也会讲卒役拉出来训个十天半月,识文断字也是有的。
这样的人,未必全当得百夫长,但当个百夫长,显不是什么稀奇事。
她作闲话:“去年,是个什么年。”
“去年是霍将军在此。”
“哦。”薛凌了然。去年战事,没过宁城。如果吴栋也被征召,就是说他祖籍在此处,至少在三城之内。
几人默默跑出一阵,差不多过了宁城北门线,薛凌遥遥一指,道:“稍后咱们还是要分开些,马匹多了,带起的尘沙大,人倒是看不见,但胡人训鹰,他们会根据鹰的反应来推断四周是否有人。”
各人称是,吴栋道:“你……不是外地来的吗,怎么这么了解胡人。”
薛凌笑笑回头,道:“是也不是,我以前也打过仗。”
吴栋霎时热烈,道:“你也是役卒?”
薛凌摇头,他又垂头去,落寞道:“谢你点我,我还以为当天是句随口话。”
“何以是句随口?”
“除非立大功,不然上头人哪记得底下是谁?”
“你入营数次,没立功吗?”
“活下来就不易,说什么立功。”吴栋扯着马,往薛凌近处走了些,道:“这几年,打仗都是守城,守住了,是上头的功,守不住,是底下的过,怎么会有功呢。”
薛凌撩手往前方,道:“这话听起来,你不服啊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薛暝无甚想法,下马与守门的递了令牌,提点着开门,这样薛凌就不必下马。霍知又是一个叹气,若想博取沈元州信任,就该让他贴身的人来,特去校场找个百夫长,百无一利,反有欲盖弥彰之嫌。
只这会人都来了,劝也劝不得。守城的卒子得令,以一根实心浇铁铸的棍子在轴承处旋开条门缝,特交代道:“天黑到五更这段时间,是谁来也不开的,你们回来也不行。”
薛暝收了牌子,薛凌已一马当先出了门,因门缝狭窄,众人只能一一通过,再追出去,瞧见前头跑出老远。
直跑了半刻功夫,薛凌方勒马,指点众人道:“并无旁事,今晚主要是往城北方向来回看看,若有胡人兵马异动,及时相报。”
又问薛暝:“信烟都带了吗?”
薛暝点头,薛凌指了指空中,道:“晚上信烟不好辨认,一次多放几根。”又转脸与周遂道:“兵分两路,你带人走东,我们走西,合围查探,若无意外,明早四更半,在此汇合。”
周遂称是,回头喊了几个人要走,薛凌与那营兵道:“你随他们去吧,王上说要城中人跟着,可能是怕我们初来原上迷了方向。”
那人只是微末卒兵,能被点名来是与吴栋相熟,听得吩咐忙答了“得令”,随即跟了周遂去。
此处剩下的除了吴栋都是熟人,薛凌扬手令了马往前走,一边道:“咱们也走吧,自在些,就当出来跑马。”
霍知与薛暝二人不晓吴栋如何,皆只应了声是,那头薛凌镇定问起:“前日见吴大哥马上功夫甚好,是什么时候入的行伍。”
吴栋似有些不自在,身子坐的笔直,道:“不是……我家祖上七八口都是役卒,骑马是……要学的,几年前,打过,去年,也打过仗,所以就……”
“原来如此,怪不得。”薛凌笑答了话。
役卒就是在册不在位的兵卒,无诏则作寻常人,该务农的务农,该放马的放马,朝廷不用给饷银,但役卒可免赋税。
战事一起,役卒有一个算一个即刻归营,不像寻常平民还讲究个抽丁之数。而役卒的名额,基本也是一代代传下来,父死子继,兄亡弟替。
既然知道多半要跟人拼个你死我活,所以卒役大多会学两手防身本事。太平年间,地方官年年点册也会讲卒役拉出来训个十天半月,识文断字也是有的。
这样的人,未必全当得百夫长,但当个百夫长,显不是什么稀奇事。
她作闲话:“去年,是个什么年。”
“去年是霍将军在此。”
“哦。”薛凌了然。去年战事,没过宁城。如果吴栋也被征召,就是说他祖籍在此处,至少在三城之内。
几人默默跑出一阵,差不多过了宁城北门线,薛凌遥遥一指,道:“稍后咱们还是要分开些,马匹多了,带起的尘沙大,人倒是看不见,但胡人训鹰,他们会根据鹰的反应来推断四周是否有人。”
各人称是,吴栋道:“你……不是外地来的吗,怎么这么了解胡人。”
薛凌笑笑回头,道:“是也不是,我以前也打过仗。”
吴栋霎时热烈,道:“你也是役卒?”
薛凌摇头,他又垂头去,落寞道:“谢你点我,我还以为当天是句随口话。”
“何以是句随口?”
“除非立大功,不然上头人哪记得底下是谁?”
“你入营数次,没立功吗?”
“活下来就不易,说什么立功。”吴栋扯着马,往薛凌近处走了些,道:“这几年,打仗都是守城,守住了,是上头的功,守不住,是底下的过,怎么会有功呢。”
薛凌撩手往前方,道:“这话听起来,你不服啊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